大气学科历经了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自设立专业至今已九十四年,独立建系已有七十四年,是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和高层次气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此期间,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在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7000余名优秀大气科学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其中1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为我国气象事业、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诗言 |
高由禧 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气象科学研究,在季风、青藏高原气象和中国气候方面有突出成果。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巢纪平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振兴 曾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著名空间物理学家,我国磁层物理研究和空间探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磁层物理的前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伍荣生 |
陈联寿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气象台台长、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气象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院长等。长期从事热带气旋的预报和研究。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科联(ICSU)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学科代表。主要从事空间物理领域研究。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符淙斌 气候学家,瑞典哥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气候变化”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曾任国际太平洋科学协会(PSA)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气候和全球变化研究。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 |
许健民 卫星气象专家。先后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970-1986年许健民在国家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实时气象数据库,为中央气象台创建了热带天气分析业务。1960年入学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和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在天气和气候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果。1961年入学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徐祥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长期探索大气动力学理论,从事台风与暴雨、高原水份循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与边界层等领域应用研究。1961年入学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德亮 |
谈哲敏 |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大气科学楼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