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离开我已经五个年头了,可是我却真切感受到先生时时陪伴在我身边!
潘老师1956年南京大学毕业留校,不久成为系主任朱炳海先生的研究生,1959年副博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一度被选拔留学苏联(后因中苏关系恶化未能成行)。潘老师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学问,认定受国家培养、就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国家做奉献。
文革前潘老师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第一个到图书馆,最迟离开阅览室,六十年代初就在《气象学报》《地理学报》等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独特的环境因子:城市气候》开创了国内研究城市气候的先河;得到系主任徐尔灏、朱炳海先生的肯定和器重,多年担任系主任助理。
五六十年代潘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进行科学考察(多次去到陕北黄土高原、内蒙呼伦贝尔、新疆天山、西藏那曲、黑龙江尚志县)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常常身背行李、骑马、骑毛驴、步行到达目的地,住窑洞睡土炕,指导帮助基层建设气象站、培养气象观测技术人员。
面对遭受不公正待遇,潘老师总是淡淡一笑:大家都是受害者,怨怨相报何时了!
我们组成家庭时,潘老师已过不惑之年,他早已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回报社会;潘老师一生没有存款,他说:这满架的俄文原版专业书籍就是我的全部财产。
潘老师以他的一生行为实践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潘老师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大学老师,没有辉煌的著作等身、没有数不清的论文、也没享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先生指导的研究生也屈指可数、甚至没有科研经费!
在经济竞争的大潮中,潘老师甘愿寂寞、默默无闻、认真负责站稳大学三尺讲台,以朴实言行为国培养人才。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有的人死了,他活在人们心中;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去了!潘老师永远活在学生们的心中!
先生是一座大山、高山仰止!是一本读不够的书、我的精神源泉!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我何其幸运,能够拥有这座高山;我多么幸福,能够陪伴潘老师共同生活四十多年。
潘老师已经远去,却永远活在我心中,永远激励我坚强前行!
今天的我是一名博物馆志愿者,每年为游客义务讲解上百场次,为传播中华文化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以自己微弱的光亮温暖他人。受到游客们广泛赞扬,年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是潘老师在天之灵默默支持鼓励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认真走好人生路,不让潘老师失望,努力做潘老师的好学生。
图为潘守文教授
图为潘守文教授全家福
图为1963-1964年潘守文教授与工作队下乡
图为1959年潘守文教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
图为1983年潘守文教授与学院师生赴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图为潘守文教授所在的南京大学科考队与西藏区委科委领导合影及科考现场照片
图为潘守文教授在狮泉唐古拉山留念以及出席国际气候辐射学术研讨会、与西藏科委领导合影
图为1985年潘守文教授与陆渝蓉教授、黄士松教授出席国际气候辐射学术研讨会
图为潘守文教授赴青藏高原科考现场;参加国际辐射会议及全国气候大会照片
作者:曹彩珠(大气科学学院退休教师、潘守文教授爱人)